【虽有槁暴通假字】一、
“虽有槁暴”出自《荀子·劝学》中的名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被晒干或风吹干,也不会再变直,是因为它被加工过。其中,“槁暴”指的是干枯、晒干;“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在“虽有槁暴”这一短语中,“暴”字是“曝”的通假字。在古文中,“暴”常用来表示“晒”,而“曝”则为本字。因此,“槁暴”应理解为“槁曝”,即干枯、晒干的意思。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以下是对“虽有槁暴”中涉及的通假字进行整理与分析。
二、表格展示
| 汉字 | 读音 | 含义 | 通假关系 | 原文出处 | 解释说明 |
| 暴 | pù | 晒(通“曝”) | 通假字 | 《荀子·劝学》 | “暴”在此处通“曝”,意为晒干 |
| 槁 | gǎo | 干枯 | 本字 | 《荀子·劝学》 | 指植物干枯的状态 |
| 曒 | (无) | —— | —— | —— | 此处无“曒”字出现 |
三、结语
“虽有槁暴”中的“暴”字是“曝”的通假字,属于古文常见的语言现象。了解通假字有助于准确理解古文内容,避免误解原文意思。通过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该句中的关键字“暴”在古文中具有特定的通假意义,学习时需特别注意。
掌握通假字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古文阅读能力的关键一步。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虽有槁暴”这一经典句子及其背后的语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