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之交是什么意思】“杵臼之交”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吴祐传》,用来形容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不因身份地位不同而改变的友谊。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虽然地位悬殊,但依然彼此尊重、真诚相待的朋友关系。
“杵臼之交”原意是指用杵和臼这两种简单的农具,比喻贫贱之交。在古代,人们常用杵捣谷物,用臼盛放,二者配合使用,象征着一种相互依赖、互相支持的关系。后来,“杵臼之交”被引申为朋友之间即使出身不同、地位悬殊,也能保持真诚友谊的故事。
这一成语强调的是友情中的平等与真诚,而不是权势或财富的交换。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知音”、“知己”的传统价值观。
表格展示:
| 词语 | 杵臼之交 |
| 出处 | 《后汉书·吴祐传》 |
| 含义 | 比喻朋友之间情谊深厚,不因身份地位不同而改变的友谊 |
| 原意 | 指杵和臼这种简单农具的配合,象征贫贱之交 |
| 引申义 | 表达对真挚友情的赞美,强调平等与真诚 |
| 使用场景 | 赞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地位悬殊却依然相知相惜的关系 |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珍惜真诚友谊,不以地位、财富衡量人际关系 |
通过了解“杵臼之交”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对于友情的重视,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珍惜那些不计得失、真心相待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