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被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这两者虽然都属于劳动的范畴,但在性质、作用和表现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一、
具体劳动是指劳动者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具有具体形式和目的的劳动。它直接创造使用价值,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农民种植粮食、工人制造机器等,都是具体劳动的表现。不同种类的具体劳动之间不能直接比较,因为它们所创造的使用价值各不相同。
抽象劳动则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从量的角度来看待劳动。它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无差别耗费,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无论劳动的形式如何,只要它能被转化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就构成了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决定了商品之间的价值关系。
简而言之,具体劳动关注的是劳动的“质”,即劳动的特殊性;而抽象劳动关注的是劳动的“量”,即劳动的普遍性。
二、表格对比
| 对比项目 | 具体劳动 | 抽象劳动 |
| 定义 | 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有具体形式的劳动 | 撇开具体形式、只考虑劳动量的劳动 |
| 创造价值 | 创造使用价值 | 创造商品价值 |
| 劳动形式 | 多样且不同 | 无差别,统一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
| 是否可比较 | 不同种类的具体劳动不可直接比较 | 所有抽象劳动可以按时间单位比较 |
| 存在条件 | 依赖于具体的生产活动 | 依赖于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 |
| 体现对象 | 使用价值 | 价值 |
| 举例 | 农民种田、医生看病、教师授课 | 工人生产、农民收割、技术人员设计 |
三、结语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具体劳动,就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抽象劳动,就没有商品的价值。二者共同构成商品的二因素,也反映了劳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双重属性。理解这一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和劳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