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怎么解释】“榷”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常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其含义丰富,涉及经济、法律、行政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对“榷”字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
“榷”字在古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专卖制度:指国家对某些商品(如盐、酒、茶等)实行垄断经营,禁止民间私自买卖,称为“榷”。
2. 征税:在某些情况下,“榷”也表示征收某种税或费用。
3. 商议、讨论:在文言文中,“榷”有时也作“商榷”,意为商讨、讨论。
4. 权衡、斟酌:在个别语境中,“榷”有衡量、考虑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榷”多用于书面语或专业术语,如“盐榷”、“茶榷”等,常出现在历史、经济类文章中。
二、表格总结
拼音 | 部首 | 笔画 | 基本含义 | 用法举例 | 现代使用情况 |
què | 木 | 16 | 专卖、征税 | 盐榷、茶榷 | 多见于古籍或专业文献 |
què | 木 | 16 | 商议、讨论 | 商榷 | 较少使用,多为书面语 |
què | 木 | 16 | 权衡、斟酌 | 无明确用法 | 极少使用 |
三、结语
“榷”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字,尤其在古代经济制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现代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历史、经济政策或文言文时,了解“榷”的含义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具体语境,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