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形容什么意思】“诲人不倦”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教导别人从不感到疲倦。常用来形容教师或长辈在教育他人时耐心细致、乐于奉献的精神。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诲人不倦 |
出处 | 《论语·述而》 |
拼音 | huì rén bù juàn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多用于形容人) |
释义 | 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形容非常有耐心和责任感 |
近义词 | 耐心教导、循循善诱、诲尔谆谆 |
反义词 | 好为人师、敷衍了事、急于求成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老师、长辈或教育者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宾语 |
二、详细解释
“诲人不倦”中的“诲”是教导的意思,“倦”是疲倦的意思。整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持续不断、毫无怨言地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态度。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教学中,也可以用于工作、生活中的指导与帮助。
在古代,孔子就以“诲人不倦”著称,他一生致力于教育学生,无论对方资质如何,都耐心讲解,深受弟子敬重。因此,这个成语也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敬业精神的人。
三、实际应用示例
1. 教学场景
“这位老师对学生总是诲人不倦,即使是最基础的问题也会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完全理解。”
2. 职场环境
“作为导师,他对于新员工的指导始终诲人不倦,帮助大家快速适应工作。”
3. 家庭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诲人不倦,哪怕孩子犯错,也会耐心引导。”
四、常见误用提醒
- 误用一:将“诲人不倦”用于贬义,如“他总爱诲人不倦,让人受不了”。
→ 实际上,“诲人不倦”是褒义词,不应用于负面语境。
- 误用二:混淆“诲人不倦”与“好为人师”。
→ “好为人师”带有贬义,指喜欢教训别人;而“诲人不倦”则强调主动、耐心的教学态度。
五、结语
“诲人不倦”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体现了教育者的责任感与爱心,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学习与传承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