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结尾】在公文写作中,结尾部分虽然篇幅不大,但其作用不容忽视。它不仅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读者的提示或期望。一个得体、规范的结尾能够增强公文的严谨性与权威性,使整篇公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一、公文写作结尾的作用
作用 | 说明 |
总结全文 | 对正文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化核心信息 |
表达意图 | 明确发文目的,表达希望或要求 |
呼吁行动 | 引导读者采取相应措施或配合工作 |
提示后续 | 说明下一步工作安排或相关事项 |
二、常见的结尾方式
类型 | 举例 | 适用场景 |
总结式 | “特此通知,请遵照执行。” | 通知、通报等 |
号召式 |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 | 指示、意见等 |
提示式 | “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办公室联系。” | 通知、公告等 |
展望式 | “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 报告、讲话稿等 |
礼貌式 | “特此函达,盼复为荷。” | 函件、公函等 |
三、结尾写作注意事项
1. 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用词准确,不重复前文。
2. 语气恰当:根据公文类型选择合适的语气,如正式、庄重、恳切等。
3. 逻辑清晰:结尾应与正文内容相呼应,不能突兀或脱离主题。
4. 符合规范:遵循《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保持格式统一。
四、结尾写作常见问题
问题 | 说明 |
结尾空洞无物 | 未体现发文目的或缺乏实质内容 |
语言口语化 | 使用非正式用语,影响公文严肃性 |
与正文脱节 | 与前文内容不一致或无关联 |
格式不规范 | 如未使用“特此通知”、“特此函达”等标准用语 |
五、结语
公文结尾虽短,却承载着重要的信息传递功能。写作时应注重语言的准确性、逻辑的连贯性和格式的规范性,确保公文的整体效果和实际效用。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结尾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公文的专业性和可读性,达到良好的沟通与执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