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马放牛出处于哪里】“归马放牛”是一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战事结束、天下太平,人们可以放下武器,回归田园生活。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归马放牛 |
含义 | 战争结束,不再使用武器,人们回到农耕生活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和平时期或社会安定的景象 |
出处 | 《尚书·武成》 |
二、出处详解
“归马放牛”最早出自《尚书·武成》篇。《尚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记载了上古至春秋时期的政治历史和言论,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之一。
在《尚书·武成》中,有如下一段话:
> “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战马归还到华山的南面,把牛放归到桃林的野外,表示天下不再需要战争,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这不仅是对当时和平局面的描述,也体现了周朝初年以德治国、偃武修文的政治理念。
三、历史背景
“归马放牛”这一说法源于周武王伐纣成功之后,为了安抚百姓、稳定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停止战争、鼓励农耕、减轻赋税等。这些政策使得国家逐渐恢复生机,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因此,“归马放牛”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象征着和平与繁荣。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归马放牛 |
出处 | 《尚书·武成》 |
含义 | 战争结束,天下太平,人民回归农耕生活 |
历史背景 | 周武王伐纣后,实行仁政,提倡农耕,减少战争 |
文化意义 | 象征和平、安定与民生富足 |
通过了解“归马放牛”的出处和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价值,也能从中感受到古代先贤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