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比喻什么意思】“桃之夭夭”出自《诗经·周南·桃夭》,原文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句诗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用来形容女子出嫁时的美丽与幸福。后世常将“桃之夭夭”引申为对女子美貌、青春和婚姻美满的赞美。
一、
“桃之夭夭”原意是形容桃花盛开、鲜艳美丽的样子,后多用于比喻女子容貌娇艳、青春靓丽,也常用来祝福新婚女子婚姻幸福、家庭美满。在文学作品中,“桃之夭夭”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原始出处 | 含义解释 | 延伸意义 | 文化象征 | 使用场景 |
桃之夭夭 | 《诗经·周南·桃夭》 | 形容桃花盛开、鲜艳美丽 | 比喻女子美貌、青春 | 美好、幸福、婚姻 | 婚礼祝福、诗词引用、文学创作 |
灼灼其华 | 《诗经·周南·桃夭》 | 花朵明亮灿烂 | 表示女子光彩照人 | 光明、热烈、喜悦 | 诗歌描写、婚礼赞颂 |
之子于归 | 《诗经·周南·桃夭》 | 女子出嫁 | 表示婚姻开始 | 家庭、责任、传承 | 婚礼祝词、传统礼仪 |
三、结语
“桃之夭夭”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中华文化中对女性美好形象的象征。它承载着人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美好祝愿,是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意象之一。如今,这一词语仍被广泛使用,在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都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