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之志文言文翻译】一、
“班超之志”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讲述了东汉时期著名外交家和军事家班超的生平事迹。文章通过简练的文字,展现了班超早年立志报国、不甘平凡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在西域立下赫赫战功的壮举。
班超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但胸怀大志,不愿庸庸碌碌地过一生。他曾在官府中做文书工作,但他认为这种生活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毅然投笔从戎,奔赴边疆,最终在西域建立了卓越的功业,为汉朝稳定边疆、拓展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通过“班超之志”的故事,传达了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志向,即使出身卑微,也能成就一番事业的道理。
二、文言文与现代文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文翻译 |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子也。 | 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儿子。 |
少有大志,不修细节。 | 他小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不拘泥于琐碎小事。 |
常诵《公羊春秋》以自励。 | 他常常诵读《公羊春秋》来激励自己。 |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养亲。 | 家境贫穷,常常替官府抄写文书来赡养父母。 |
每叹曰:“大丈夫处世,当效张骞、傅介子立功异域,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 他常常感叹说:“大丈夫生活在世上,应当像张骞、傅介子那样在异域立功,怎么能一辈子只在笔墨纸砚之间度过呢?” |
于是弃其业,投笔而叹曰:“大丈夫若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虽死犹荣。” | 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扔掉笔叹息道:“大丈夫如果不能为国家建立功业,即使死了也是光荣的。” |
后遂为将,镇抚西域三十余载。 | 后来他成为将领,在西域镇守三十多年。 |
其志气之高,足以垂名青史。 | 他的志向和气节,足以流传千古。 |
三、结语
“班超之志”不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勇于突破自我,敢于追求不凡的人生。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心怀志向,脚踏实地,终能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