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觞咏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觞咏”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它由“觞”和“咏”两个字组成,分别代表饮酒和吟诗,合起来则指在饮酒时赋诗、歌唱或吟诵的活动。这种形式常用于文人雅士之间的聚会,体现了古代士大夫阶层的文化生活。
以下是对“觞咏”的详细解释及出处整理:
一、
“觞咏”一词主要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如《世说新语》等文献中均有提及。其含义为:在饮酒时进行诗歌创作或吟诵的行为。这种文化现象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诗酒文化的重视,也反映了文人之间通过诗歌交流情感、表达志趣的方式。
根据《汉语大词典》,“觞咏”被解释为“饮酒赋诗”,并收录在“文言词汇”部分,属于古代文人雅集活动的一部分。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出处 | 说明 |
觞咏 | shāng yǒng | 动词/名词 | 饮酒赋诗;饮酒时吟诗歌唱 | 《汉语大词典》 | 古代文人雅集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
觜 | shāng | 名词 | 酒杯 | —— | “觞”本义为酒器,引申为饮酒 |
咏 | yǒng | 动词 | 吟诵、歌咏 | —— | 表达情感、抒发心志 |
三、延伸说明
“觞咏”不仅是简单的饮酒与吟诗,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承载着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是典型的“觞咏”场景描写,展现了文人雅士在自然环境中饮酒赋诗的风雅生活。
此外,在唐宋以后,“觞咏”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学创作方式,成为诗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所述,“觞咏”是古代文人以酒助兴、借诗抒怀的一种文化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汉语大词典》中,它被明确归类为“饮酒赋诗”的行为,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的重要术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