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是什么意思】“白衣卿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没有官职(即“白衣”),但其才学、德行或影响力足以与朝廷重臣(“卿相”)相媲美的人。这个词语最早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多用于赞美那些隐居不仕、才华横溢的士人。
一、
“白衣卿相”字面意思是“身穿白衣的卿相”,即没有正式官职却具备卿相之才的人。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虽未出仕,但在民间或文坛上具有极高声望和影响力的贤能之人。
在古代,官员通常穿着特定的官服,而“白衣”则代表平民身份。因此,“白衣卿相”强调的是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而非其官职地位。这种说法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人才的尊重,即使不入仕途,也能受到尊敬。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白衣卿相 |
字面意思 | 身穿白衣的卿相(指无官职但有高才的人) |
出处 | 古代文学作品中,如《世说新语》等 |
含义 | 形容虽未做官,但才学、德行可比朝廷重臣的人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赞美隐士、学者、文人等 |
用法 | 常作褒义词,用于描述有才无官之人 |
近义词 | 无官之贤、隐士名士、才高八斗 |
反义词 | 无才无德、庸碌之辈、趋炎附势 |
示例 | “他虽未入仕途,却有‘白衣卿相’之誉。” |
三、延伸理解
在古代文化中,“白衣卿相”不仅是一种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一种对精神境界的推崇。它反映了古人重视内在修养与才华的价值观。例如,陶渊明、王维等人虽未担任高官,却因诗文成就被后人尊为“白衣卿相”。
此外,在现代语境中,“白衣卿相”也可引申为那些在专业领域内虽未担任领导职务,但因其卓越贡献而受到广泛尊重的人,如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
四、结语
“白衣卿相”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对才华与德行的尊重。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对人才的敬仰始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