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咎辞职是什么意思】“引咎辞职”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政治和行政术语,通常用于描述官员因工作失误、责任问题或舆论压力而主动提出辞去职务的行为。这一行为体现了个人对自身责任的承担和对公众的交代。
一、
“引咎辞职”是指某人因自身在工作中出现重大过失或错误,导致不良后果,而主动向组织或上级提出辞职的行为。这种辞职并非出于个人意愿,而是基于对错误的责任承担。它常见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中,尤其是在发生重大事故、腐败事件或公众舆论强烈反应的情况下。
引咎辞职的核心在于“引咎”,即承认错误并承担责任;“辞职”则是其结果。这一行为既是对自身职责的反思,也是对公众情绪的一种回应。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引咎辞职是指因自身工作失误或责任问题,主动提出辞去职务的行为。 |
适用对象 | 多见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
动机 | 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回应舆论压力、维护组织形象。 |
常见原因 | 工作失误、重大事故、腐败行为、公众舆论批评等。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规。 |
社会影响 | 体现责任意识,但也可能被质疑为“避责”或“形式主义”。 |
与普通辞职区别 | 引咎辞职具有明确的“责任追究”性质,而非单纯个人职业选择。 |
三、结语
“引咎辞职”是一种带有道德和政治色彩的行为,反映了现代治理中对责任担当的要求。虽然其初衷值得肯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