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是什么意思】“英年早逝”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年纪尚轻、才华或成就尚未完全展现时就去世了。这个词语通常带有惋惜和感慨的意味,多用于对名人、艺术家、科学家等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物的评价中。
一、总结说明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英年早逝 |
拼音 | yīng nián zǎo shì |
含义 | 年纪轻而过早去世,多指有才华的人 |
用法 | 多用于对已故人物的评价,表达惋惜之情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英年早逝,令人痛心。” |
近义词 | 早夭、英年不寿、英年早殒 |
反义词 | 长命百岁、福寿双全 |
二、详细解释
“英年”指的是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有才华、有潜力的人;“早逝”则是指过早地去世。结合起来,“英年早逝”就是说一个人在人生刚刚起步、还未充分施展才能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
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对一位年轻有为者不幸去世的惋惜与哀悼。例如,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作家、演员等,如果在事业上升期突然离世,人们往往会用“英年早逝”来形容他们的结局。
三、使用场景举例
- 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虽未真正“早逝”,但其命运多舛,常被评论家称为“英年早逝”的象征。
- 现实生活中:如著名歌手张国荣、演员陈晓旭等,因意外或疾病早逝,被媒体和公众称为“英年早逝”。
- 历史人物:如唐代诗人李贺,27岁便英年早逝,留下诸多未完成的作品。
四、情感色彩
“英年早逝”一词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通常表达的是对人才浪费的遗憾、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以及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五、注意事项
虽然“英年早逝”常用于赞美和惋惜,但在实际使用中也需注意语境,避免对当事人及其家属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英年早逝”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人们对生命价值和人才发展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