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古稀”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年龄已经超过了七十岁。这个词语不仅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尊重,也蕴含着对人生阅历和智慧的赞美。
“年逾古稀”中的“年逾”意思是“超过”,“古稀”则指的是古代对七十岁的一种称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十岁被称为“古稀”,源于《礼记·曲礼上》中的一句话:“七十曰‘老’,而传。”古人认为七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意味着步入老年,身体和精力逐渐衰退,但也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
因此,“年逾古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年龄描述,更是一种对长者生活经历和人生智慧的认可。在现代社会,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许多人在七十岁之后依然保持健康、思维清晰,甚至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现象也使得“年逾古稀”一词更加具有积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年逾古稀”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它常出现在文章、演讲或对长辈的敬称中,以表达对年长者的尊重与关怀。
总之,“年逾古稀”是对七十岁以上老人的尊称,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也反映了人们对长寿和智慧的向往。